高等职业教育 > 计算机大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
书号:9787113094867 套系名称:高职高专计算机实用教程系列规划教材
作者:吕晓阳 主编 出版日期:2009-02-01
定价:28.00 页码 / 开本:284 /16
策划编辑:翟玉峰 王春霞 责任编辑:翟玉峰
适用专业:无 适用层次:高职高专
最新印刷时间:
资源下载
教学课件
教学素材(暂无)
习题答案(暂无)
教学案例(暂无)
教学设计(暂无)
教学视频(暂无)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录
作者介绍
图书特色
本书在选材上参考了目前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同类教材和最新科研成果,并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力求新、精、准,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复杂的原理陈述,深入浅出,易读易懂,便于操作。本书共分8章:第1章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第3章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通信协议,第4章介绍局域网,第5章介绍网络互连知识,第6章介绍Internet基础与应用,第7章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第8章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第9章介绍相关的实训操作,每章最后都准备了一定数量的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与思考。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社会上各类计算机网络爱好者自学的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与应用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与深入,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高级应用人才,培养这种应用型的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已初步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职业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使其较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网络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能灵活地利用信息网络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本书在选材上参考了目前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同类教材和最新科研成果,并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力求新、精、准,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复杂的原理陈述,深入浅出,易读易懂,便于操作。本书共分8章:第1章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第3章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通信协议,第4章介绍局域网,第5章介绍网络互连知识,第6章介绍Internet基础与应用,第7章介绍Windows 2003网络操作系统,第8章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第9章介绍相关的实训操作,每章最后都准备了一定数量的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与思考。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社会上各类计算机网络爱好者学习的参考书。
教学本书大约需要72学时。其中第1~5章是网络技术的基础篇,应作为教学的重点,第6~9章是网络技术的应用篇,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课堂讲授必须与实训紧密相结合,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建议课堂讲解不超过36学时,实训操作不少于36学时。
本书由吕晓阳担任主编,陈宏海、黎旺星担任副主编。吕晓阳负责制定编写大纲,并统筹全书的编写。各章编写分工如下:第1、2、6、9章由吕晓阳执笔,第3章和第7章由黎旺星执笔,第4章由陈宏海执笔,第5章由蒋华梅执笔,第8章由谭共志执笔。吕晓阳对全书统稿定稿。
由于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快,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加上作者水平所限,在选材和文字上难免出现疏漏与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9年1月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
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
1.2.1 计算机网络定义 2
1.2.2 计算机网络结构 2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功能 3
1.3.1 网络分类 3
1.3.2 网络功能 4
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5
1.4.1 总线形 6
1.4.2 星形和树形 6
1.4.3 环形 7
1.4.4 网形 7
1.4.5 混合型拓扑结构 8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8
1.5.1 计算机网络在个人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8
1.5.2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8
1.5.3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9
1.5.4 计算机网络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 9
本章小结 9
习题 10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11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1
2.1.1 基本术语 11
2.1.2 通信技术指标 13
2.2 数据传输方式 14
2.2.1 串行与并行通信 14
2.2.2 串行通信方法 15
2.2.3 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 16
2.2.4 同步方式 17
2.3 数据编码技术 17
2.3.1 模拟信号编码 17
2.3.2 数字信号编码 19
2.3.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0
2.4 多路复用技术 21
2.4.1 频分多路复用 22
2.4.2 时分多路复用 22
2.4.3 波分多路复用 23
2.4.4 码分多路复用 23
2.5 数据交换原理 24
2.5.1 电路交换 24
2.5.2 报文交换 25
2.5.3 分组交换 25
2.5.4 高速交换技术 27
2.6 传输介质 28
2.6.1 同轴电缆 28
2.6.2 双绞线 29
2.6.3 光纤 30
2.6.4 无线介质传输 31
2.7 差错控制技术 33
2.7.1 差错控制技术概述 33
2.7.2 奇偶检验 34
2.7.3 循环冗余检验(CRC) 35
本章小结 37
习题 37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协议 39
3.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与网络协议 39
3.1.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9
3.1.2 OSI参考模型相关的基本概念 42
3.2 TCP/IP体系结构 44
3.2.1 OSI 与 TCP/IP 体系结构的比较 44
3.2.2 TCP/IP应用举例 45
3.3 物理层 45
3.3.1 OSI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45
3.3.2 物理层实例 46
3.4 数据链路层 47
3.4.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47
3.4.2 数据链路层实例 47
3.5 网络层 48
3.5.1 网络层路由的概念 48
3.5.2 网络路由实例 48
3.5.3 IP数据包分析 49
3.5.4 IPv6简介 51
3.6 传输层 52
3.6.1 传输层的基本概念 52
3.6.2 传输层实例 53
3.7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7
3.7.1 会话层 57
3.7.2 表示层 57
3.7.3 应用层 57
3.8 TCP/IP协议数据包分析实例 58
本章小结 60
习题 60
第4章 局域网 62
4.1 LAN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 62
4.1.1 总线结构 62
4.1.2 环形拓扑 63
4.1.3 星形拓扑 63
4.1.4 其他类型拓扑结构 64
4.2 局域网的IEEE 802标准 64
4.3 局域网的网络体系结构 64
4.3.1 局域网分层模型 65
4.3.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66
4.3.3 LLC地址 66
4.3.4 LLC协议 67
4.3.5 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68
4.4 CSMA/CD协议和IEEE 802.3标准 69
4.4.1 ALOHA协议 69
4.4.2 CSMA/CD协议 71
4.4.3 IEEE 802.3标准 75
4.5 令牌总线和IEEE 802.4标准 78
4.5.1 令牌总线的MAC协议 78
4.5.2 令牌总线的物理层规范 80
4.6 令牌环和IEEE 802.5标准 81
4.6.1 令牌环网的工作特点 81
4.6.2 令牌环的MAC协议 81
4.7 高速局域网技术与无线局域网技术 85
4.7.1 高速以太网 86
4.7.2 光纤环网和FDDI 87
4.7.3 ATM局域网 89
4.7.4 无线局域网 92
4.8 综合布线技术 95
4.8.1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 95
4.8.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95
4.8.3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业标准 96
4.8.4 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97
4.8.5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97
4.8.6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99
4.8.7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 99
本章小结 100
习题 100
第5章 广域网与网络互连 102
5.1 广域网技术 102
5.1.1 公用电话网 102
5.1.2 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 103
5.1.3 帧中继 104
5.1.4 综合业务数据网 105
5.1.5 异步传输模式 106
5.2 网络互连技术 108
5.2.1 网络互连的概念 108
5.2.2 网络互连的类型 108
5.2.3 网络互连的层次 109
5.3 网络互连设备 110
5.3.1 网桥 110
5.3.2 路由器 111
5.3.3 三层交换机 113
5.3.4 网关 116
5.4 对等网技术 117
5.4.1 对等网概念 117
5.4.2 对等网的组建 118
5.4.3 对等网的使用 118
本章小结 120
习题 121
第6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123
6.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123
6.1.1 Internet的定义 123
6.1.2 Internet的组成 125
6.1.3 Internet的管理 125
6.2 Internet的通信原理 126
6.2.1 TCP/IP协议 126
6.2.2 IP地址 129
6.2.3 域名系统 131
6.3 Internet的连接与测试 133
6.3.1 局域网接入Internet 133
6.3.2 公用电话网接入Internet 134
6.3.3 其他方式接入Internet 137
6.3.4 连接测试 140
6.4 Internet的主要服务 141
6.4.1 WWW服务 141
6.4.2 FTP服务 146
6.4.3 远程登录 149
6.4.4 电子邮件 150
6.4.5 新闻组 154
6.5 Internet的新技术 159
6.5.1 IPv6 159
6.5.2 Internet 2 161
本章小结 163
习题 163
第7章 网络操作系统 166
7.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166
7.2 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简介 167
7.3 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的安装 167
7.3.1 与硬盘相关的基础知识 167
7.3.2 文件系统 168
7.3.3 安装的主要步骤 168
7.3.4 Windows Server 2003启动过程 169
7.3.5 系统维护和性能监测 171
7.4 活动目录 174
7.4.1 相关的基本概念 174
7.4.2 活动目录的基本概念 175
7.4.3 活动目录的安装 175
7.4.4 组织单位 179
7.5 用户管理 180
7.5.1 用户账户的概念 180
7.5.2 内置的用户账户 180
7.5.3 建立域用户账户 181
7.5.4 建立本地用户账户 182
7.6 组的管理 183
7.6.1 组的类型 183
7.6.2 组的使用准则 184
7.6.3 组的建立 185
7.7 DNS服务器 188
7.7.1 DNS工作原理 189
7.7.2 DNS服务的安装 190
7.7.3 DNS服务器的配置及测试 190
7.8 IIS服务器 193
7.8.1 IIS与WWW服务 193
7.8.2 Web服务与客户端程序 193
7.8.3 IIS组件的安装 194
7.8.4 Web服务器的配置 197
7.9 FTP服务器 200
7.9.1 FTP服务器的配置 200
7.9.2 创建虚拟目录 201
7.10 邮件服务器 202
7.10.1 邮件服务器的安装 202
7.10.2 邮件服务器的管理 204
本章小结 205
习题 205
第8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 207
8.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207
8.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207
8.1.2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208
8.1.3 构成网络安全威胁的因素 209
8.1.4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 210
8.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212
8.2.1 信息加密技术 212
8.2.2 数字签名技术 215
8.2.3 防火墙技术 216
8.3 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的安全设置 217
8.3.1 定制Windows Server 2003 217
8.3.2 正确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 218
8.3.3 配置Windows Server 2003账户 218
8.3.4 网络服务安全管理 220
8.3.5 设置审核策略 222
8.3.6 其他安全相关设置 223
8.3.7 使用IPSec 224
8.3.8 使用安全配置向导 227
8.4 网络管理技术 230
8.4.1 网络管理技术的概念 230
8.4.2 网络管理技术的分类及功能 230
8.4.3 网络管理协议 231
8.4.4 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33
本章小结 234
习题 234
第9章 网络技术实训 236
实训1 同轴电缆与双绞线的连接 236
实训2 局域网组建与应用 241
实训3 网络连接测试与Internet应用 246
实训4 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 253
实训5 用户账号的管理 259
实训6 DNS服务器的配置及测试 263
实训7 Internet信息服务器 267
实训8 网络安全管理 273
附录A 实训报告模板 280
参考文献 281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