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
书号:9787113103347 套系名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作者:施荣华 刘卫国主编 出版日期:2009-08-01
定价:30.00 页码 / 开本:308 /16
策划编辑:严晓舟 杨勇 责任编辑:秦绪好
适用专业:无 适用层次:本科/高职高专
最新印刷时间: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最新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而编写。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应用技术、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数据的组织与管理、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基础。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构编排合理,教学适用性强。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计算机培训班的教材,还可供社会各类计算机应用人员阅读参考。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现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计算机技术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掌握和了解计算机、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先导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的精神和教学基本要求,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教学改革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体现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反映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着眼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全面系统地介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熟练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计算机应用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最新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而编写。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介绍,又注重应用;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重了新技术、新知识的内容;本书有配套的实验教材,主教程主要侧重于介绍原理、概念和有关理论知识,实验教程有助于学生的上机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发展与信息社会、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及其应用、办公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应用、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数据管理基础、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基础。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或各类计算机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供社会各类计算机应用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由施荣华、刘卫国主编。第1章由施荣华编写,第2章由刘卫国编写,第3章由彭小宁编写,第4章由谢中科编写,第5章由胡德斌编写,第6,7章由刘相滨编写,第8章由石良武编写,第9章由蔡旭晖编写,第10章由申炳昕编写,第11章由蒋加伏编写。邹北骥教授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许多指导,并在百忙之中审阅了全书,彭小宁老师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此外,还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和许多网站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
2006年6月第1章 概述 1
1.1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
1.1.1 计算机的诞生 1
1.1.2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5
1.1.3 未来新型计算机 8
1.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1
1.3 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13
1.3.1 信息技术概述 13
1.3.2 培养良好的信息素质 15
本章小结 16
思考与练习 16
第2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8
2.1 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18
2.1.1 计算机的特点 18
2.1.2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9
2.1.3 计算机的分类 20
2.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1
2.2.1 计算机硬件 21
2.2.2 计算机软件 24
2.2.3 计算机系统 25
2.3 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26
2.4 计算机中的数据 27
2.4.1 数制及其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28
2.4.2 数的二进制表示 31
2.4.3 数据的二进制编码 34
2.5 计算机运算基础 38
2.5.1 算术运算基础 38
2.5.2 逻辑运算基础 38
本章小结 39
思考与练习 39
第3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41
3.1 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 41
3.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 43
3.2.1 主机系统 43
3.2.2 外存储器 44
3.2.3 常用输入/输出(I/O)设备 46
3.2.4 主板 47
3.3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50
3.3.1 微型计算机常用的系统软件 50
3.3.2 微型计算机常用的应用软件 50
本章小结 51
思考与练习 51
第4章 操作系统基础 54
4.1 操作系统概述 54
4.2 Windows XP操作系统 59
4.2.1 Windows XP操作基础 59
4.2.2 Windows XP文件管理 66
4.2.3 Windows XP实用程序 72
4.2.4 Windows XP磁盘管理 75
4.2.5 Windows XP控制面板 78
4.3 Linux操作系统 80
4.3.1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80
4.3.2 Linux使用入门 82
本章小结 87
思考与练习 87
第5章 办公软件的应用 89
5.1 Office 2003基本操作 89
5.1.1 Office 2003的安装、启动与退出 89
5.1.2 Office 2003的操作界面 90
5.1.3 基本文档操作 91
5.2 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91
5.2.1 文本的编辑 91
5.2.2 文档的排版 96
5.2.3 样式的创建与应用 102
5.2.4 表格制作 104
5.2.5 图形操作 107
5.3 Excel 2003电子表格软件 110
5.3.1 Excel基础知识 110
5.3.2 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111
5.3.3 工作表的管理与格式化 114
5.3.4 公式与函数的应用 116
5.3.5 数据的图表化 119
5.3.6 数据管理 120
5.4 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软件 123
5.4.1 PowerPoint基础知识 123
5.4.2 演示文稿的编辑 124
5.4.3 演示文稿的放映效果设置 126
5.4.4 演示文稿的超链接技术 127
5.4.5 演示文稿的放映 128
5.4.6 演示文稿的打印与打包 130
5.5 Office 2003综合应用 130
5.5.1 Word中论文排版技巧 130
5.5.2 Excel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技巧 134
5.6 WPS Office简介 135
5.6.1 WPS Office的操作界面 135
5.6.2 WPS Office特色功能简介 136
本章小结 138
思考与练习 139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41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41
6.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41
6.1.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41
6.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3
6.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44
6.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6
6.1.6 计算机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 149
6.2 局域网技术 153
6.2.1 局域网概述 153
6.2.2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155
6.2.3 IEEE 802标准 156
6.2.4 局域网体系结构 157
6.2.5 局域网的工作模式 157
6.2.6 局域网的组成 158
6.2.7 常见局域网的类型 159
6.3 网际互连技术 160
6.3.1 网际互连的定义 161
6.3.2 网际互连的要求 161
6.3.3 网际互连的类型 161
6.3.4 网际互连的基本原理 162
6.3.5 网际互连设备 162
本章小结 165
思考与练习 165
第7章 Internet应用技术 167
7.1 Internet基础 167
7.1.1 Internet定义及发展 167
7.1.2 Internet接入方式 169
7.1.3 TCP/IP 173
7.1.4 IP地址与域名系统 176
7.2 Internet的应用 179
7.2.1 Internet功能概述 179
7.2.2 WWW服务与信息检索 180
7.2.3 文件传输与远程登录(Telnet) 185
7.2.4 电子邮件(E-mail) 187
7.2.5 即时通信 190
7.3 网页制作技术 190
7.3.1 HTML 190
7.3.2 FrontPage网页制作 195
7.4 下一代Internet技术 199
7.4.1 IPv6 199
7.4.2 网格技术 200
本章小结 201
思考与练习 201
第8章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 203
8.1 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203
8.1.1 网络安全的概念 203
8.1.2 网络安全技术 204
8.2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 208
8.2.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09
8.2.2 宏病毒与蠕虫 210
8.2.3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211
8.3 黑客防范 212
8.3.1 黑客与特洛伊木马 212
8.3.2 黑客防范措施 213
8.4 网络道德规范 215
8.4.1 网络用户的职业道德 215
8.4.2 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和法规 216
本章小结 216
思考与练习 216
第9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 218
9.1 多媒体技术概述 218
9.1.1 多媒体的概念 218
9.1.2 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20
9.1.3 多媒体的应用领域 221
9.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222
9.2.1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 223
9.2.2 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 225
9.3 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 225
9.3.1 信息的数字化 226
9.3.2 听觉类媒体的数字化 226
9.3.3 图像数字化 229
9.3.4 活动图像数字化 233
9.4 多媒体数据的压缩技术 235
9.4.1 数据压缩可行性 235
9.4.2 数据压缩方法 236
9.4.3 数据压缩标准 236
9.5 图像制作与动画处理 238
9.5.1 图像处理软件 238
9.5.2 动画制作软件 244
本章小结 250
思考与练习 250
第10章 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253
10.1 数据管理方式的发展 253
10.1.1 人工管理阶段 253
10.1.2 文件系统阶段 254
10.1.3 数据库系统阶段 255
10.2 数据库基础知识 256
10.2.1 数据库的概念 256
10.2.2 数据模型 257
10.2.3 关系数据库基础 261
10.3 Access数据库的应用 264
10.3.1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264
10.3.2 Access数据库的创建 266
10.3.3 表的设计、创建和操作 267
10.3.4 数据库的操作 271
10.3.5 查询 273
10.3.6 窗体 274
10.3.7 报表设计 275
本章小结 276
思考与练习 277第11章 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基础 278
11.1 程序设计概述 278
11.1.1 程序设计语言发展 278
11.1.2 结构化程序设计 280
11.1.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282
11.1.4 程序设计的风格 285
11.2 常用程序设计语言 285
11.2.1 C++程序设计语言 285
11.2.2 C#语言 287
11.2.3 Visual Basic语言 289
11.3 算法及其描述 290
11.3.1 算法的基本概念 290
11.3.2 算法的复杂度 291
11.3.3 算法的描述 292
11.4 数据结构基础 294
11.4.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94
11.4.2 线性表 297
11.4.3 查找 299
11.4.4 排序 300
11.5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302
本章小结 306
思考与练习 306
参考文献 308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