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数字课程 > 机电类
机电创新与产教融合新思考
书号:9787113283346 套系名称:无
作者:陈绪兵 出版日期:2021-10-01
定价:88.00 页码 / 开本:无 /16
策划编辑:钱鹏 责任编辑:钱鹏
适用专业:通识教育教材 适用层次:高职高专
最新印刷时间:
资源下载
教学课件(暂无)
教学素材(暂无)
习题答案(暂无)
教学案例(暂无)
教学设计(暂无)
教学视频(暂无)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录
作者介绍
图书特色
本论文集包括七部分内容:学术研究、教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品技术、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及相关行业等,重点围绕针对行业学术研究, 本书主要收录创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培养,学校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以及新产品、新材料、新理念、新技术等相关文章。 围绕机电行业学术研究,校企协同培养、创业人才培 养、技术创新培养,学院体制创新、学院机制创新、实验室建设,以及新产品、新材料、新理念等方面收录的湖北省高校和企业探索机械创新和产教融合的最新经验和最新结晶 ?
“数字化”人才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推动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优 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尤其重要,而其中最为关键的 是加快培养和锻造“数字化”人才队伍。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 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 转型;到 203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 型。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具体目标,如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能 力成熟度达 2 级及以上的企业超过 50%,重点行业、区域达 3 级及以上的企业分别 超过 20%和 15%。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大幅提升。 实现上述目标,人才尤其是“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任务何其不紧迫?任务何 其不艰巨?这关系到中国制造业的兴衰,关系到中国制造业能否从“跟跑”转向“引 领”。 古云:“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 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意思是说,国家兴盛,由于得到人才;国家灭亡,由于丧 失人才。得人也好,失人也好,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变化积累的结果。 “其所由来者渐矣”的“渐”,是一个量变过程,而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正是因为人才培养需要一个积累过程,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 从现在做起,更需要我们有“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升级的必然路径,也是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的有 效途径。202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 造”。这反映出,加快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智能制 造正日益成为我国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对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 进具有重要作用。 这对湖北尤其重要。湖北作为机电大省、科教大省,机电、科教行业在湖北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长足发展,湖北智能化浪 潮由线上向线下奔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 5G 技术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从智能化改造,到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到建设数字化车间、无人工 厂、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成为全省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破题之举。以工业机 器人产业为例,湖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配套日渐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 业体系逐步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集成应用的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 武汉为研发核心,以襄阳、黄石、孝感等地为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构建起了超百 亿元的大产业,成为推动实现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技术手段。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湖北省乃至全国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 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驱动下,中小企业的数字化 转型已经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湖北,与制造业 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产业层次不高,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 中低端;智能制造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信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基于互联网的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科教优势发挥不充分,创新成果转化不够;企业 研发投入不够,创新能力不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不多等。而要解决这 些问题,机电企业、高等院校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可喜的是,全省机电企业、高等院校一直在做着不懈努力,不断推陈出新,实 现一批批科研和学术成果;不断探索出“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多元途径,为机电行 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这本 2021 版《机电创新与产教融合新思考》收录了机电企业、高等院校在产、 学、研、训等维度的众多科研、教学、成果转化、“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成果,其中 的技术创新实践,学校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以及新产品、新材料、新理念、新技术 的研究及运用,值得行业推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盖有非常之功, 必待非常之人”,要建立不寻常的功业,必须依靠不寻常的人才。我们所处的时代, 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极富活力的时代,是一个向“智能”要“未来”的时代。 有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 史性交汇点,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努力造就一大批拔尖的“数字化”人才,创新才 能有“魂”,“智造”才能有“根”,发展才能有“道”。 ?
第一篇 学术研究 浅析机电节能控制技术(周 清 黄正晟 樊洪成 姜茂军 杨 超 张 楠) ............ 2 基于图像和点云相匹配的目标快速识别定位研究(胡佳明 刘天华) ................................. 6 小型干红枣拾分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及优选(陶表达) ........................................................ 9 磁控摆动电弧窄间隙 GTA 焊接坡口壁面热流分配的数值研究(菅晓霞) .......................... 14 增减材制造三轴/五轴路径规划与加工仿真系统(颜昌亚 黄昆涛 余 娟) .................. 21 双阴极等离子溅射沉积 Nb-Ti-N 及其耐磨损性能研究 (庄琛琪 史昆玉 吴伟进 杨 文) ............................................................................ 27 台锯回转架强度分析及结构优化(邹方利 梁 宏).......................................................... 33 基于华中数控系统五轴自动标定功能研究及应用(宋艳丽 高 涛)............................... 40 基于开放机器人教学实验系统的动力学前馈控制(杨博涵 张华良) ............................... 48 叶轮式流体机械数值模拟仿真分析探讨 (黄忠文 黄 昭 唐明哲 张博文 王发达)............................................................. 53 三自由度并联抛光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设计与开发(张小智 付中涛) ........................... 57 第二篇 教学研究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唐雪梅)...................................................................... 65 “雨课堂”在工程图学混合式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孟凡贺 陈书剑 吴小清 李勇峰 张爱莲)............................................................. 68 创新驱动战略下应用技术型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学新思考(陈 艳 徐 静) ................... 72 高等教育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探讨——以“流体密封技术”课程为例 (汪 威 林 纬 郑小涛) ........................................................................................... 76 关于价值引领、问题导向的课程思政建设的若干思考(郑小涛) ....................................... 79 机械类研究生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王 东) .............................................. 82 机械设计 PAD 实践与工程认证成果循环的思考(夏先平) ................................................. 86 2 机电创新与产教融合新思考 基于产业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例 (帅海燕 刘 滨 宋艳丽)............................................................................................ 89 机电类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南 峰 王高平) .............................................. 95 智能制造专业群精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与实践 (王中林 高 淼 陈 帆 柴 艺 卢 佳)............................................................ 99 产教科融合的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马琳伟 郑小涛)......................................... 105 “双融合、双驱动、双平台”探索省属高校特色“双创”模式——以武汉纺织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为例(刘 韦 王 娟 余联庆 杜利珍) ............................ 109 谈如何在力学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袁子厚 王 东) ................................................ 113 基于精准思政视阈下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王 娟 孙 毅 肖 锦 刘 韦) ......................................................................... 116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教学过程方法研究(唐腾飞 肖 莉) .......................................... 122 专业认证背景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林 纬 汪 威 郑小涛 徐建民 徐青山) .......................................................... 126 螺栓连接内容涉农教法探讨(李从权 丁 毓) ............................................................... 130 现代控制理论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研究(刘素一 张海霞) ..................... 134 第三篇 人才培养 谈谈智能制造专业群在“双高计划”及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张 恕 洪 凯) ......................................................................................................... 141 基于纺织服装特色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罗维平 马双宝).............. 145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机械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张 弛 吴晓光 李红军 刘 韦 陈思远) .......................................................... 151 基于 PLC 课程的多层次实践环节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严 新 吴雨川 宋志峰).......................................................................................... 156 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王 泳)....... 160 新工科复合交叉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探索(李红军 刘 韦 左丹英 江 维) ......... 163 “机—电—控”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王仕仙 陈绪兵).................... 167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秦襄培) ............................................................ 171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自控原理实验方式的探讨(张海霞 吴玉蓉) ............................. 174 “新工科”背景下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韩桂荣 陈绪兵)................................... 178 关于本科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郑小涛)......................................... 184 探析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考(申建北 张媛涛)........................................................ 187 机械专业项目贯穿式“理实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胡 峰 杜利珍 张 弛 余联庆).......................................................................... 190 机械大类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动学习模式之我见 (陈绪兵 曹鹏彬 毛金城 付中涛) .......................................................................... 195 “县校合作”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与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杨 凯 陈绪兵) ....................................................................................................... 201 第四篇 产品技术 KH1T 发动机智能装配项目技术创新(张 旭 申桂英 吕 焘).................................. 206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与校企共建智能产线的实践 (龚东军 范有雄 王文江 肖莉莉) .......................................................................... 212 基于新工科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索——以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为例 (洪 凯)......................................................................................................................... 217 第五篇 校企合作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陆继杰 熊 艺 游 佳) ............. 224 基于校企合作共同体的“课岗匹配”人才培养模式——以汽车服务工程为例 (伍家梅) ......................................................................................................................... 228 第六篇 创新教育 面向专业和学术应用的机电工程专业英语双线式教学改革(肖志权) ............................. 232 工程认证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多位一体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陈 伟 刘 韦 张 弛 李巧敏).......................................................................... 238 “ANSYS 应用”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与思考(苏秀芝 夏会芳)...................................... 243 本科院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实践(熊艳华 熊清平 高亚非 肖学明) ......... 247 基于 OBE 理念的机械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马双宝 高梦圆 贾树林 胡江宇 张国琴)........................................................... 253 机电专业“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实践(王彦伟) ........................................................ 258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 (毛金城 曹鹏彬 陈绪兵 付中涛) .......................................................................... 261 虚拟数控车床系统辅助教学设计与实践(吴 飞 栾天宇 李 纶) ............................ 267 论高职院校“以赛促教,以训促学”的有效实施途径(郑火胜 明平象) ..................... 271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 SWOT 分析及探索——以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试点项目为例 (龚东军 陈星宇 易小芳 韩 力) .......................................................................... 274 第七篇 相关行业 白车身混产配比的产能分析(胡远顺 黄文标 曾文琳) ................................................ 280 基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区域智能机电产业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北香城智能机电 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为例(张 阳 周国鹏 徐碧玉 王 添 王志斌) ................ 287 ?
陈绪兵,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委员、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会员,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入选者。1995年7月于华中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年10月至2005年8月在武汉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依托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2008年10月起在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任教。长期致力于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重大专项、湖北省科技厅创新群体等重要科研项目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TTR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Sciencein China Series 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荣获2018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指导学生团队荣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等国家级竞赛奖励5项、湖北省特等奖等省部级竞赛奖励1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荣获武汉工程大学教学名师、教学优秀一等奖和“三育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本书收录了众多湖北省高校及企业探索机电创新和产教融合的新经验、新结晶,可供相关读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