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 机械类

现代工程制图(第二版)

书号:9787113317928 套系名称:”十四五”高等教育机械类专业新形态系列教材

作者:张凤莲 朱静 阎晓琳 出版日期:2025-03-01

定价:56.00 页码 / 开本: /16

策划编辑:曾露平 责任编辑:曾露平 包宁

适用专业:机械类 适用层次:高等教育

最新印刷时间:2025-03-01

资源下载
教学课件(暂无) 教学素材(暂无)
习题答案(暂无) 教学案例(暂无)
教学设计(暂无) 教学视频(暂无)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录 作者介绍 图书特色
  •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考同类教材 ,在总结和吸取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教材共分 10章,主要内容包括 :基本体表达、制图基础、组合体、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零件图、标准件与常用件、装配图、组合体建模、零件建模、计算机绘图、轴测图等 ,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维设计能力与二维表达能力。以空间想象可视化为基本思路 ,将现代三维机械设计软件与工程制图内容有机结合,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只能凭空想象的问题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构形能力及对空间形体的表达能力。
    全书采用我国最新制图标准 ,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主次分明、图文并茂、言简意赅 ,每章都安排了计算机绘制的实际案例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教材与朱静、廖青梅、张旭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现代工程制图习题集 (第二版)》配套使用 ,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车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的工程制图教学。
  • 本教材以图学基本理论为主线 ,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工程图表达能力的培养 ,内容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在内容安排上体现了以三维建模为主线 ,三维建模与二维表达相结合的基本思路 ,符合形体三维到二维的科学认知规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构形能力以及空间形体的表达能力 ,在有限的学时中 ,达到培养学生三维设计能力与二维表达能力并举的目的。书中针对不同知识点和例题都配有二维码链接动画、视频 ,在线 SPOC课程资源丰富 ,帮助学生加强对形体结构的认知和理解 ,持续支撑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
    本次修订工作是在《现代工程制图》第一版基础之上完成的 ,增加了现代制造所需的计算成图技术相关的知识点 ,将计算机三维建模贯穿教材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中 ,以三维入手 ,从三维到二维 ,培养学生空间形象思维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知识体系 ,第二版教材具有新形态教材特点 ,在重要的知识点内容、例题等设置了二维码链接 ,利用微视频讲解辅助读者对知识点的细致学习。
    大连交通大学的 “机械制图 ”课程在 2021年被评为辽宁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2024年获得辽宁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及团体称号 ,课程配套教材于 2015年被评为辽宁省精品教材。本教材在总结多年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工程类、电子类等专业特点编写而成。其特点如下 : 
    (1)从立体入手 ,了解立体的分类与形成 ,了解立体的三维与二维表达方式 ,理解课程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手段 ,在此基础上进入课程的研究与学习。这种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习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从空间可见、可感知的基本形体投影分析正投影的投影规律 ,在基本体上认知单一几何要素点、线、面的投影 ,使抽象的几何要素投影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初步掌握三维立体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第一步。 
    (3)把传统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原理统一起来 ,将几何图形的信息量化为坐标形式 ,引入平面图形完全定义、欠定义及过定义的概念 ,使几何图形的描述具有可检验性。 
    (4)用二叉树表达 ,使用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实体造型的形体分析思路 ,与传统教学中仅限于简单的叠加、挖切相比 ,本教材更重视指导学生按符合实际的设计思路进行形体的空间构形 ,从而培养学生更强的形体分析能力和工程意识。 
    (5)以三维立体为主线并贯穿整个教材内容 ,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只能凭空想象的问题。强调基本几何要素在立体上的表达 ,强调组合体的空间分析 ,强调机件的功能、工艺结构 ,强调装配体的工作原理 ,使空间想象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 ,逐渐实现由三维空间表达到二维平面表达的思维转换 ,有利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6)将 “互联网 +”思维融入教材 ,使学生可以随时扫码学习 ,形成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践行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 ,建立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参与本教材编写工作的有 :大连交通大学张凤莲 (第 8章、第 9章、第 10章)、朱静 (第 3章)、阎晓琳 (第 7章)、廖青梅 (第 4章)、尹剑 (第 5章、第 6章、附录)、张旭 (第 1章)、李娇 (第 2章)。张凤莲、朱静、阎晓琳任主编 ,廖青梅、尹剑、张旭、李娇任副主编 ,王国顺、谢军任主审。
    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处领导、机械工程学院领导、工程图学教研中心同事及家人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在编写过程中 ,参考了相关的教材、机械制图手册与标准手册等 ,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由衷感谢 !
    限于我们水平和工程背景的局限 ,加之时间紧迫 ,内容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4年 9月 
  • 第1章绪论1
    1.1立体的分类与形成1
    
    1.2立体的三维与二维表述8
    
    第2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17
    
    2.1常用机械制图国家标准17
    
    2.2绘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25
    
    2.3几何作图26
    
    2.4平面图形30
    
    2.5手工绘图的方法和步骤34
    
    2.6计算机平面图形绘制基础36
    
    第3章工程图的投影基础50
    
    3.1基本立体的投影50
    
    3.2基本体上几何元素的投影54
    
    3.3基本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65
    
    3.4平面与立体相交71
    
    3.5两立体表面相交76
    
    第4章组合体投影图82
    
    4.1组合体的计算机三维建模82
    
    4.2组合体构形的投影分析90
    
    4.3组合体投影图的画图步骤91
    
    4.4组合体的尺寸标注94
    
    4.5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98
    
    4.6组合体构形设计105
    
    第5章图样的基本表示方法109
    
    5.1视图109
    
    5.2剖视图112
    
    5.3断面图119
    
    5.4其他表达方法121
    
    5.5用计算机生成各种表达图125
    
    第6章零件建模131
    
    6.1零件的结构分析131
    
    6.2典型零件建模134
    
    第7章零件与零件图147
    
    7.1零件与零件图概述147
    
    7.2零件结构及其表达148
    
    7.3零件图的视图表达160
    
    7.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165
    
    7.5零件图的技术要求169
    
    7.6读零件图181
    
    第8章标准件与常用件184
    
    8.1螺纹紧固件184
    
    8.2键与键连接190
    
    8.3销与销连接192
    
    8.4齿轮与齿轮啮合193
    
    8.5弹簧197
    
    8.6滚动轴承200
    
    第9章装配体的计算机表达204
    
    9.1装配体建模204
    
    9.2爆炸视图的生成211
    
    9.3装配体工程图的计算机表达214
    
    第10章装配体与装配图219
    
    10.1装配体219
    
    10.2装配图的内容220
    
    10.3装配图的画法226
    
    10.4读装配图及拆画零件图231
    
    
    Ⅱ
    附录236
    
  •         张凤莲:大连交通大学副教授。机械制图实践课程负责人,大连交通大学课程名师。2000年4月开始任教,有24年的教学经验。作为主要参编人员参编了5本教材,其中省级精品教材1本。主编了1本习题集,参编3本习题集;主持参与了多项省校级教改项目;自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设计大赛,连续4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师”一等奖。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作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主持参与了多项省市级基金项目。
    
            朱静:大连交通大学教授,辽宁省图学学会理事,校教学名师奖,辽宁省优秀教师。基础教学工作23年,始终致力于制图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网络课程制作和课件开发等工作,承担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多项。主编新形态省级精品教材,2023年获第三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辽宁赛区)暨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自2020年第1指导教师,指导“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全国团体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个人国奖省奖累计90多项。负责国家一流课程申报工作。
    
            阎晓琳:大连交通大学副教授,大连交通大学课程名师。参与多部教材编写工作。
  • (1)从立体入手 ,了解立体的分类与形成 ,了解立体的三维与二维表达方式 ,理解课程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手段 ,在此基础上进入课程的研究与学习。这种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习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从空间可见、可感知的基本形体投影分析正投影的投影规律 ,在基本体上认知单一几何要素点、线、面的投影 ,使抽象的几何要素投影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初步掌握三维立体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第一步。 
    (3)把传统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原理统一起来 ,将几何图形的信息量化为坐标形式 ,引入平面图形完全定义、欠定义及过定义的概念 ,使几何图形的描述具有可检验性。 
    (4)用二叉树表达 ,使用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实体造型的形体分析思路 ,与传统教学中仅限于简单的叠加、挖切相比 ,本教材更重视指导学生按符合实际的设计思路进行形体的空间构形 ,从而培养学生更强的形体分析能力和工程意识。 
    (5)以三维立体为主线并贯穿整个教材内容 ,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只能凭空想象的问题。强调基本几何要素在立体上的表达 ,强调组合体的空间分析 ,强调机件的功能、工艺结构 ,强调装配体的工作原理 ,使空间想象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 ,逐渐实现由三维空间表达到二维平面表达的思维转换 ,有利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6)将 “互联网 +”思维融入教材 ,使学生可以随时扫码学习 ,形成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践行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 ,建立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