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 > 公共课
大学生成长与综合素养提升教程(二)
书号:9787113325589 套系名称:“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程系列教材
作者:高分所 余游乐 侯钰 出版日期:2025-09-01
定价:40.00 页码 / 开本:无 /16
策划编辑:徐海英 责任编辑:谢世博 李学敏
适用专业:公共课 适用层次:高职教育
最新印刷时间:2025-09-01
资源下载
教学课件(暂无)
教学素材(暂无)
习题答案(暂无)
教学案例(暂无)
教学设计(暂无)
教学视频(暂无)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录
作者介绍
图书特色
本书立足高等职业教育,紧扣国家教育方针,聚焦高职学生成长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构建“五育”并举综合素养培养体系。全书通过价值引领、素质拓展、职业发展构建了十六章学习内容,全方位助力学生实现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的协同发展。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素养通识类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学生自主发展指导手册。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职专科教育肩负起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与科技变革的加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从单一技能的掌握转向综合素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要求。为应对时代挑战,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我们立足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定位,精心编写了本书,致力于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五育”并举综合素质培育体系。 本书以“价值引导、素质拓展、职业发展”为逻辑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用“3+5+5”架构 :三大育人导向(思想铸魂、能力筑基、实践赋能),五大素养维度(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五个主题实训项目(贯穿全书的实践教学链条)。内容设计上凸显三大亮点 :一是强化职业教育特色,将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融入专业教育,强调信息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契合数字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五个主题实训项目串联 16 章学习内容,采用“理论阐述 +案例分析”的立体化编写模式,每章均设置知识导航、学习目标、课堂导入、实践练习等环节,形成“理论认知—项目实践—练习提升”的闭环学习模式 ;三是从实施职业准备到职场进阶的完整培养链条,实现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全书分为三部分 :价值引导部分(第一篇)通过法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构建稳固的职业伦理体系 ;素质拓展部分(第二篇~第四篇)涵盖身心健康管理、审美塑造及劳动精神锤炼,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能力飞跃 ;职业发展部分(第五篇~第六篇)关注就业竞争力提升,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到招聘会现场体验,构建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阶梯。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广泛吸纳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特邀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案例,并引入 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紧密对接。同时,运用案例化、情景化教学模式,在每章精心设置案例学习分享等互动板块,切实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为学生走入职场奠定基础。 我们期望通过本书帮助高职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时代新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书写青春篇章。 本书由高分所、余游乐、侯钰任主编,王芳、刘海珍、康丹、罗星、万群峰、刘彬、杨宇涵、聂增琳、李婷、王彬、杨翠、董会芳参与编写。其中,高分所、侯钰、罗星、李婷、杨翠、董会芳就职于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 ;余游乐、王芳、刘海珍、康丹、万群峰、刘彬、杨宇涵、聂增琳、王彬就职于重庆足下科技有限公司。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谨对相关文献和资料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5 年 4 月
第一篇 法治与道德教育篇 第1章 社会主义法治教育 / 2 1.1 认识法律 / 3 1.2 认识违法犯罪 / 6 1.3 大学生在法治建设中的角色与责任 / 8 1.4 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 / 9 第2章 信息社会责任 / 13 2.1 信息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 14 2.2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 15 2.3 信息诈骗 / 16 2.4 信息社会责任实践方法 / 21 2.5 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与担当 / 22 第3章 职业道德 / 24 3.1 职业道德概述 / 25 3.2 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 / 28 3.3 大学生如何自我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 30 第二篇 身心健康教育篇 第4章 健体锻炼 / 34 4.1 健体锻炼的重要性 / 35 4.2 多样化的锻炼方式 / 36 4.3 体能测试 / 38 4.4 持续锻炼的策略 / 40 第5章 心理健康 / 41 5.1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 42 5.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 45 5.3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调适 / 47 第6章 情绪管理 / 50 6.1 情绪管理概述 / 51 6.2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 52 6.3 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影响因素 / 53 6.4 情商与情绪管理 / 54 第7章 压力管理 / 57 7.1 压力管理基础知识 / 58 7.2 自我认知与压力评估 / 59 7.3 压力管理策略与技巧 / 60 7.4 案例分析 / 63 第三篇 美学教育篇 第8章 审美能力 / 68 8.1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 69 8.2 发现生活中的美 / 70 8.3 艺术鉴赏的方法 / 74 8.4 审美能力的实践 / 74 第9章 职业美 / 77 9.1化妆技巧 / 78 9.2 职业礼仪 / 81 第四篇 劳动教育篇 第10章 大国工匠精神 / 88 10.1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 89 10.2 何为工匠精神 / 89 10.3 工匠精神的传承 / 91 10.4 大学生如何运用工匠精神 / 92 第11章 劳动实践 / 95 11.1 劳动认知与价值启蒙 / 96 11.2 生活小妙招 / 100 11.3 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本途径 / 105 第五篇 就业创业教育篇 第12章 工作思维 / 110 12.1 工作思维概述 / 111 12.2 三种工作思维模式 / 112 12.3 工作中的四种人 / 114 12.4 熟悉面试,开启职场第一步 / 117 第13章 职场攻略 / 119 13.1 关于职场 / 120 13.2 企业与学校的区别 / 120 13.3 如何在企业中生存下去 / 121 13.4 怎样在企业中走向管理层 / 123 第14章 如何写好简历 / 126 14.1 简历的定义与重要性 / 129 14.2 简历的制作方法 / 129 14.3 简历的基本架构 / 131 14.4 简历的自我检查 / 133 第15章 面试技巧 / 137 15.1 面试的定义及重要性 / 138 15.2 面试前的准备 / 139 15.3 面试中的表现 / 143 15.4 面试后的跟进 / 146 第16章 招聘会现场体验 / 149 16.1 关于招聘会 / 150 16.2 招聘会现场体验前期准备是关键 / 151 16.3 招聘会现场体验实践指南 / 154 16.4 招聘会现场体验后分享 / 155 16.5 招聘会现场体验后续跟进 / 156 第六篇 综合素质实训篇 实训一 法治与道德教育实训 / 158 A级项目(必做) / 158 B级项目(必做) / 159 C级项目(选做) / 161 实训二 身心健康教育实训 / 162 A级项目(必做) / 162 B级项目(必做) / 163 C级项目(选做) / 165 实训三 美学教育实训 / 166 A级项目(必做) / 166 B级项目(必做) / 167 C级项目(选做) / 168 实训四 劳动教育实训 / 169 A级项目(必做) / 169 B级项目(二选一)(必做) / 170 C级项目(选做) / 172 实训五 就业创业教育实训 / 173 A级项目(必做) / 173 B级项目(必做) / 175 C级项目(选做) / 177
高分所,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书记,副教授,主持编制大数据技术等6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持智慧职教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嵌入式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参与教材建设6本;参与结题厅级科研课题4项,主持在研厅级课题1研、校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4篇;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先后获得2023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一等奖等奖项近20项。 余游乐,重庆足下科技公司董事、教质总监,党支部书记。深耕职业教育、科技创新领域19年,从一名职业素质导师到成为公司董事,主持研发的教材已在全国10多个省超过200多所高校和培训机构种广泛应用与教学,这一成果极大促进了学校对口专业的就业率提升,并整体提高了学校的就业水平。全面投身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自主创新的班级公司化运营管理模式、专业群“合分合”培养体系等,该教学成果荣获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侯钰,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支部副书记,高校讲师(9级)。学习经历:2014-2017年重庆大学控制工程与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经历:2017-至今在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工作,从事《建筑电气消防工程技术》、《传感器及自动检测技术》《单片机及其应用技术》等多门课程教学工作。2024年发表论文《基于协调(同步)控制方法的远程消防系统》、2022年发表《论文基于PLC和Labview的智能消防监测系统设计》等。
本书以“价值引导、素质拓展、职业发展”为逻辑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用“3+5+5”架构 :三大育人导向(思想铸魂、能力筑基、实践赋能),五大素养维度(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五个主题实训项目(贯穿全书的实践教学链条)